首页 > 实时讯息 >

榜样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级优秀医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0:14:00    

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值此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之际,以“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为号,我们聚焦咸阳市优秀医师代表。他们的感人事迹与精湛技艺,正是崇高职业精神的最佳诠释。愿这榜样的力量,如明灯照亮前路,激励全体医师同仁坚守初心,奋勇前行,续写护佑生命的动人篇章。

魏珂:用微创技术守护“她健康”

魏珂

妇科主任

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诊室,魏珂主任温和的笑容与轻声细语总能抚平患者的焦虑。然而,这份如水沉静之下,蕴藏着她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对原则毫不动摇的坚守。

1997年意外踏入妇产科的魏珂,一句“干一行,爱一行”开启了她的坚韧之路。2009年,她敏锐捕捉微创趋势,毅然北上进修腹腔镜技术。面对科室零基础、患者疑虑、团队空白的困境,温和的她展现出非凡勇气与定力。

学成归来,首例手术艰难异常:深夜接教授、凌晨进手术室。但魏珂深知,依赖外援非长久之计。她沉下心来,放弃休息,埋头钻研手术视频,从零开始手把手培训团队。“步子慢一点,但要稳一点”,是她对质量的严苛要求。正是这份“闭眼能想象手术全程”的精研精神,让她带领团队攻克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卵巢癌根治术、宫颈癌根治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盆底重建术(骶骨固定术、骶韧带高位悬吊术)以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宫腔粘连松解术等高难度手术在内的20多项技术空白,填补了医院多项空白。面对腹部隆起如孕20余周的复杂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她沉稳操作,成功完成高难度手术,“妇科疑难肿瘤找魏主任”成为患者共识。近年来,更引领科室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及实现“0”疤痕的阴式手术,不断攀登微创技术新高度。

“大夫的幸福很简单,就是患者愿意找你看病。”魏珂的幸福感朴素而深沉。她温和的气质使其成为患者的倾听者:一位曾不孕、体内竟藏9个肌瘤的患者,经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成功怀孕;另一位输卵管吻合术后焦虑的母亲,在近两年的持续倾诉中,始终得到她耐心的回应。无论多晚多累,患者的需要她必有回应。

从2018年成为妇科主任以来,魏珂以卓越远见引领团队迈向高精尖。她推动推动妇科肿瘤,妇科微创,生殖内分泌,妇科盆底等亚专业深度发展,为骨干量身定制进修方向;建立周学习与病例讨论制度;积极搭建与西京医院、交大附院等顶级医院协作桥梁。她温和鼓励青年成长,但专业方向要求明确坚定——走专业化道路。

在她的带领下,妇科团队技术过硬、团结协作,年门诊量超2万人次,手术量破千台,微创技术以“创伤小、恢复快”闻名,成为市重点专科,并加入西北生殖联盟,持续在咸阳大地上持续书写着守护女性健康的动人篇章。

康永刚:仁心精术,守护“头等大事”

康永刚

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

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康永刚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二十余载光阴流转,从2003年那个初入杏林的青年医师,到如今肩负病区重任、荣获“咸阳市优秀医师”称号的学科带头人,康永刚始终将“做人做事做学问”奉为信念,以神经内科医师特有的敏锐与坚韧,在探索大脑奥秘、守护生命中枢的征途上不懈攀登。

神经内科,守护着人体最精密的“司令部”。面对急性脑卒中的生死时速、肌张力障碍的复杂表现、神经免疫疾病的迷雾重重以及睡眠障碍对生活的无声蚕食,康永刚深知“时间就是大脑”。他带领团队深耕细作,在急性脑卒中救治领域建立起高效通道,显著提升了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58岁的刘先生,突发脑梗,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头颅MRA提示基底动脉等关键血管濒临闭塞,命悬一线。康永刚团队火速制定方案,紧急实施基底动脉闭塞开通术。随着球囊扩张、支架精准植入,患者言语瞬间清晰,瘫软的肢体神奇般恢复了力量。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都是康永刚及其团队对“时间窗”的精准把握与对复杂神经血管解剖了然于胸的体现。

凭借扎实的功底与细致的洞察,他成功为多例辗转求医的患者拨开迷雾——确诊了“自身免疫性脑炎”、“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等罕见疾病,更让一位被误诊多年的“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重获安眠。康永刚率先将“介入下经皮眼动脉溶栓术”应用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成为黑暗中挽回光明的“守光者”;他力推“经桡动脉脑血管介入手术”,使术后患者无需长时间平卧,极大提升了舒适度与康复效率。

在康永刚看来,神经疾病诊疗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灵的交汇。“看病先看人,治病先治心”是他的行医准则。面对被专业术语困扰的患者,他坚持用最通俗的语言拆解复杂病情;面对经济困难的患者,他为患者发“红包”过年的举动,被陕西电视台都市热线栏目、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诠释了医者的纯净初心。这份将心比心的真诚,为他赢得了一大批信赖他的“粉丝”患者。

从青涩毕业生到优秀医师,从临床骨干到科室带头人,康永刚二十余年的足迹深深印刻在咸阳神经内科发展的脉络里。他以精湛医术为刃,破开神经疾病的迷雾;以无疆大爱为灯,温暖无数困顿的心灵。在守护“头等大事”的平凡岗位上,康永刚以一颗赤诚之心,书写着当代医者“精”于专业、“诚”于品格的非凡答卷。

梅笑寒:孩子们的“守护天使”

梅笑寒

儿科主任

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提起梅笑寒医生,同事们佩服,家长们信赖,孩子们也常常能记住这位温柔又厉害的阿姨。作为妇产儿病院的副院长和儿科主任,梅笑寒没那么多豪言壮语,她就是用日复一日的行动——精湛的医术、暖暖的爱心和不懈的钻研,实实在在地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

儿科发展,技术是硬支撑。梅笑寒深知肩上的责任。她没有停留在现状,而是沉下心来,仔细梳理科室的优势与不足,带领团队锚定了“技术创新、人文关怀、科教并重”的发展方向。这条路,她走得扎实而坚定:学习是常态:每周雷打不动的科内业务学习,是她为团队设定的“必修课”。她积极创造机会,送骨干外出进修“取经”,更诚意邀请知名专家来院“传经送宝”。为了提升区域儿科诊疗水平,她促成了医院与省内外顶尖专家的紧密合作,并成功加入西安市儿童医院联盟,让咸阳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面对儿童哮喘管理的难题,她迎难而上。在她的主导下,建成了高标准的国家级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并成功开展儿童肺功能监测,显著提升了哮喘患儿的规范诊疗和康复水平。这些扎实的努力,汇聚成看得见的成效:科室处理疑难危重病例的能力显著增强,口碑日益提升。

儿科常被称作“哑科”,面对无法清晰表达病痛的患儿和忧心忡忡的家长,梅笑寒坚信,医术之外,医者的温度同样重要。她将“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诊室里,她总是习惯性地将听诊器捂热再轻触孩子的胸口,检查时动作轻柔,言语温和,努力安抚着小小的不安。面对家长的焦虑,她耐心倾听,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如同一颗“定心丸”。她不仅以身作则,更注重提升整个团队的人文素养。组织学习沟通技巧,优化服务流程,增设专家门诊和夜间急诊,只为让家长带着孩子看病能少些周折,多些顺畅。冬季儿科高峰期的考验最为严峻。诊室里挤满了小病号,她和团队常常连轴转,超负荷工作长达数月。就是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她们硬是实现了“零医疗事故、零服务投诉”,这背后,是无数个用心呵护的瞬间,是对“以心换心”最朴实的诠释。

梅笑寒医生以其对儿科事业的无限热忱、对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患儿及家属的深沉关爱、以及服务社会的无私担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优秀儿科医生的深刻内涵,成为激励同仁、守护儿童健康的卓越榜样。

任志超:呼吸有术,生命有光

任志超

RICU副主任

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这里是危重症呼吸疾病患者与死神较量的最后战场。作为这片“生命高地”的守护者之一,RICU副主任任志超,以其27年深耕呼吸领域的深厚积淀、精湛的重症救治技术和无畏的责任担当,为无数挣扎在呼吸衰竭边缘的生命,点燃了生的希望。敬业、专业、负责,是他职业生涯最鲜明的注脚。

RICU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港湾,考验着医生的快速反应、精准判断和果断处置能力。任志超主任正是这方面的佼佼者。甘肃患者刘先生因泡温泉后突发高热、呼吸困难、顽固性酸中毒,病情急剧恶化命悬一线。任志超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敏锐地从“泡温泉”这一线索联想到嗜肺军团菌肺炎这一凶险疾病。他当机立断,迅速组织团队完成气管插管建立呼吸通道,并立即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灌洗液的NGS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随即调整精准的抗感染方案,硬生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次成功救治,完美诠释了他对罕见重症感染的快速识别和高效处置能力。

面对一位因肺部感染严重的年轻患者,当家属因担忧拒绝关键的支气管镜检查时,一向温和的任志超主任展现了罕见的“强硬”:“坚决不做气管镜吗?你依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可能会要他的命,我建议要做,而且立即做,你如果再坚持,也可以去别家医院看!”这份看似“固执”的坚持,源于他对重症感染凶险性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责任感。检查结果证实了气道广泛坏死,是气管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这种病死亡率极高。及时地气管镜下清理治疗及精准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最终患者痊愈出院。

2020年那场公卫事件,他主动请缨并担任新冠病区主任,是在隔离病区坚守时间最长的医生;疫情放开前,为确保住院大楼安全,医院组建高风险的新冠病房,他主动请缨担任负责人,成为接触新冠患者最多的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保障患者安全。这为他赢得了2020年“最美抗疫医生”、“先进工作者”、“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抗疫先锋奖”等多项省市级抗疫荣誉。

从基层医院到RICU前沿,二十七载春秋,任志超主任的脚步从未停歇。他荣获“咸阳市优秀医师”、“质量与安全优秀奖”、“优秀教师奖”、“学科建设优秀奖”等多项荣誉。然而,对他而言,最高的奖赏是患者重获新生的呼吸声。“看病骗不了人”、“学无止境、医无止境”,“做好本职工作”这是他常挂嘴边的话,也是他躬身践行的信条。在呼吸重症这个守护生命最后防线的战场上,他的每一次精准判断、每一次果断出手、每一次坚守付出,都在为危重患者争取那弥足珍贵的“生”机,守护着生命最本能的呼吸。

刘彬:从手术台走向患者家中的骨科医生

刘彬

创伤骨科主任

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提起创伤骨科主任刘彬的名字,无论是患者还是同事,都会由衷地点头认可。从医十七年,他始终扎根临床一线,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以真诚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服务百姓。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不仅在专业上追求卓越,更致力于将优质的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

创伤骨科面对的多是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快,对医生的技术和责任心要求极高。“骨科手术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每一台手术都直接关系到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这是刘彬主任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行医的准则。2024年冬天,一位因车祸导致严重骨盆骨折、生命垂危的患者被紧急送入院。手术风险极大。刘彬没有丝毫犹豫,连夜组织多学科会诊,仔细研究制定治疗方案,并亲自主刀。经过六个多小时的精心手术,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术后,刘彬坚持每天查房,细致观察恢复情况,耐心指导康复训练。三个月后,这位患者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恢复了基本的劳动能力。家属感激地说:“多亏了刘主任,给了我们新的希望。”这样的例子在刘彬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高难度骨科手术数千例,主导开展的微创骨科技术、复杂骨折修复术等多项新技术,显著提升了科室的救治水平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好的医疗资源不能只集中在大城市,基层的老百姓同样需要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怀着这份信念,刘彬主任主动承担起对口帮扶周边县乡医疗的任务。他每月定期带队深入礼泉、乾县、彬县、永寿、淳化、旬邑等偏远地区开展义诊。乾县一位因化脓性髋关节炎导致下肢畸形的孩子,家庭困难,求医无门。刘彬得知后,为他联系广州的专家进行手术。在回程路上,孩子又因骨折住进了创伤骨科,刘彬团队为他制定周密的微创手术方案,将二次伤害降到最低。出院后,刘主任还多次进行随访,持续关心孩子的康复进展。他常对科室的年轻医生说:“患者来找我们看病,是托付了信任。我们不能只把他们看作诊疗对象,更要用心去关心他们。”除了义诊,刘彬更注重“授人以渔”,通过技术培训、手术示范、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切实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能力,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为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刘彬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坚持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传授给年轻医生。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技术扎实、医德优良的青年医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十七年如一日,刘彬始终保持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真诚关怀。在创伤骨科,患者送来的锦旗挂满墙壁,但他最珍视的,却是手机里保存的那些患者康复后发来的感谢短信和照片。

面对咸阳市优秀医师的荣誉,刘彬表示这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创伤骨科团队,以更精湛的医术、更温暖的服务,守护每一位患者的骨骼健康,为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服务百姓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