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大家的看病就医、医保报销有啥变化,一起来看——
医保基金
截至2024年底,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86万亿元。基金监管体系全面建立,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生育保险
截至2025年6月,2.53亿人参加生育保险,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享受待遇9614.32万人次。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全国有近6成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加快新生儿护理和分娩镇痛等价格项目立项,促进儿科产科优化服务,积极推动目录内生育医疗费用全报销。
长期护理险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850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惠及超200万名失能群众,减轻群众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500亿元。在“十四五”期间,49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相关产业超过500亿元,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超过了8800家,护理服务人员达到30万人。
异地就医
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4.4万家,四年多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累计减少参保群众垫资5900亿元。
相关服务,点击名称即可使用↓
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查询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查询
医保药品
“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全国统一,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点击查询→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查询
新设立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这是医保支持医药创新的扎实举措之一。目前一共有超过100个药品申报了创新药目录,接下来会按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医保支付
“十四五”期间,医保部门持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目前与医疗机构的结算按病种付费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基金支付实现了从“后付制”到“预付制”、从传统的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从被动付费到主动付费的转变,促进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左右。
医疗服务
加快医疗服务项目立项指南的编制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出台了放射检查、心血管系统等30批立项指南,接下来还会出台一系列立项指南。通过立项指南,逐步实现了医院收费项目一致、收费水平可比。
如推出了一系列体现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的价格项目。比如,新设“床旁超声”等价格项目,更好保障老年人看病就医。新设“早产儿护理”等价格项目,鼓励医疗机构为小朋友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以政府指导价统一规范辅助生殖类价格项目,并新设“分娩镇痛”“亲情陪产”等价格项目,引导医疗机构为孕妈妈提供更加优质的生育医疗服务。
药品比价
指导全国31个省份上线定点药店公开比价小程序,方便群众选择价格适宜的药店。通过“上网店、比药价”行动,引导平台挂网价格趋于合理。针对定点药店在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对医保和非医保结算方式定价不同问题,督促了近20万家定点药店完成整改。
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