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李运海
5月15日,郑州市郑东新区熙地港的鲜风超市里人头攒动,货架上包装精美的供港蔬菜引起了消费者关注。尽管价格比普通蔬菜贵得多,很多消费者还是把供港蔬菜放入购物筐。
对普通家庭来说,供港蔬菜曾经价格高昂,遥不可及。如今,郑州市民也能轻松购买到供港蔬菜。供港蔬菜比市面上的蔬菜质量好在哪里?供港蔬菜入郑能否惠及更多寻常百姓?对此,记者走访了种植大户、销售企业及行业专家。

在南阳市社旗县郝寨镇的千亩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内,连片的青菜长势喜人。 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供港蔬菜的标准有多高
5月16日,走进荥阳市王村镇小村村,一畦畦翠绿的蔬菜映入眼帘。这是河南天佑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供港蔬菜基地。该公司总经理程晓艳介绍:“基地有1800亩,每天产出蔬菜十几万斤,一年能种好几茬,主要品种有菜心、芥蓝等品种,主要销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程晓艳说:“供港蔬菜执行欧盟标准,比国内普通蔬菜要求高,在食品安全保障和监管方面更加严格。从土壤改良、种植流程到仓储、运输等都有严格规范,并接受不定期抽检。”
为达到供港标准,基地在种植环节采取三大措施:
首先,蔬菜种植要基地化、规模化,不是三五亩地的散户。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化,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
其次,土壤改良。一方面大量使用农家肥,另一方面根据土壤情况喷施氮、磷、钾,确保土壤养分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样种出的蔬菜才能好吃。
最后,选择高品质种子。基地只选择世界四大种子公司销售的蔬菜种子,通过在基地试种后,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比如同样是菜心,都是大公司销售的种子,种植后发现尖叶的比圆叶的更脆甜,基地就选择种植尖叶菜心。
对于消费者关注的供港蔬菜是否上化肥、打农药问题,程晓艳坦言:“完全不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虫害肆虐,蔬菜不仅没有产量,还会长得奇形怪状。”
同样是打药,供港蔬菜对打药有严格的要求。采收前一周严禁打药,并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选用符合标准的安全低毒农药,不会只追求杀虫效果,而放弃食品安全。“既要杀虫,又要蔬菜的农药残留符合标准,才能向消费者供应好吃又安全的蔬菜。”程晓艳补充道。
供港蔬菜监管严格,当地农业部门和海关不定期抽检基地蔬菜,同时也对终端市场进行抽检。程晓艳说,郑州市场销售的每批蔬菜,从基地自检到销售企业抽检都严格执行标准。

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千余亩优质蔬菜基地的菜心、青心、芥蓝等供港蔬菜处于丰收旺季。 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郑州市民吃上了供港菜
4月17日,井甜供港蔬菜基地揭牌暨产品上线仪式在河南天佑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河南有井有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线上销售供港蔬菜,该公司总经理王守仁说,不久,郑州市民就能通过独立溯源码追溯供港蔬菜全流程。
为什么要卖供港蔬菜?王守仁直言:“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只做优品’,啥是优品蔬菜?供港蔬菜就是对优品的最佳诠释。”
目前,河南有井有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线上销售供港蔬菜,郑州市民可通过网上下单,次日就能收到带有独立溯源码的供港蔬菜。同时,郑东新区有两家超市在线下销售供港蔬菜。
王守仁介绍,目前,350克包装的供港蔬菜每周线上销售量约2000份。因为供港蔬菜刚开始在郑州市场销售,它在郑州市场所占份额还比较低。
线上的销售量,对日产十几万斤蔬菜的河南天佑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荥阳基地来说,只能是九牛一毛。目前,荥阳基地生产的蔬菜20%销往香港,其他大部分销往深圳和广州。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供港蔬菜品质好,自然价格也高。在郑东新区的一家超市里,记者看到,普通西蓝花售价是3.88元/斤,供港西蓝花价格在11.8元/斤,价差显著。
对此,王守仁解释:“因为供港蔬菜品质好,成本也高,所以终端销售价格是普通蔬菜的2~3倍。目前消费者反映最多的是蔬菜品种太少。我们一方面寻找更多的基地进行合作,另一方面督促合作基地种植更多的品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河南供港蔬菜以菜心、芥蓝、上海青等叶菜为主。一些种植基地表示,未来计划拓展茄果、根茎类等品种,覆盖更广泛消费场景。
未来供港蔬菜在郑州市场的销售价格会不会降低?程晓艳说,郑州市场因运输成本较低,价格比南方市场优惠。相较于普通蔬菜,供港蔬菜整体价格还是比较高。目前,在确保蔬菜品质的情况下,基地正在探索如何降低各环节的生产成本,相信未来供港蔬菜在郑州市场的销售价格会有所下降,能让更多的市民吃上供港蔬菜。
能否带动产业标准升级
当初,供港蔬菜在郑州市场销时,并不被看好。如今,销售热销超出了大家预期。程晓艳说,虽然郑州不像深圳、广州有那么大的市场规模,但对高端蔬菜的需求潜力巨大。这也说明,食品安全得到更多人的重视,消费者对吃上放心菜需求强烈。
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乡厨专委会会长、莲菜网CEO胡建强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安全,消费升级推动高品质蔬菜需求增长。
但是,为什么消费者很多时候又会把价格放在第一位,去购买价格便宜的蔬菜?关键在于市场销售的蔬菜品质如何,无法通过肉眼判断,而供港蔬菜给消费者提供了判断标准和依据。胡建强表示:“每一包供港蔬菜都有溯源码,用手机一扫就能知道自己购买的蔬菜来自哪里、什么时候种植的、什么时候采摘的、品质如何等信息。未来,从田间到舌尖,从检测到溯源,我们要用数字化、标准化重构中国蔬菜供应链的信任体系。同时,通过供港蔬菜进入市场,推动我省蔬菜生产产业化升级,向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健康蔬菜。”
从国家认证的角度看,蔬菜分三大类: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但一些地方出现“有认证,无监管”的情况。供港蔬菜其实是无公害蔬菜的一种,监管上较完善、严格,这也是普通百姓对它青睐有加的最主要原因。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说,供港蔬菜之所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于消费者信任供港蔬菜的品质。供港蔬菜不仅有完善的生产、流通和质量标准体系,更有严格的监测体系,加上高违规成本的约束,从而保证了供港蔬菜的高品质。为重构消费者对食材的信任,需要借鉴供港蔬菜产品的做法,重塑良好的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贯彻执行,强化产品质量监管,让“供港品质”惠及全民。
从保障香港“菜篮子”到丰富中原“餐盘子”,供港蔬菜正以科技与标准为翼,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