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著名诗人胡弦江城以诗会友:诗是非虚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7 10:32: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谢宁、黄雨晨、刘婕妤

8月16日,著名诗人、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胡弦来到湖北省图书馆,在长江讲坛主讲“诗是所有生命的合唱”,并参加“沙湖书会·一起读诗”活动,与线上线下读者探讨诗歌的多维度审美。胡弦说:“诗歌是非虚构创作,人类可以通过诗歌触摸自己的形象。”

胡弦在长江讲坛分享时表示,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他从“来自民间和殿堂的歌声”切入,追溯“采风”传统——周代采诗官搜集民谣,留存文化、反映民情,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成为文艺工作者挖掘民间智慧的重要方式。

美国诗人简·赫斯菲尔德曾表示,“我十四岁第一次读到中国古典诗歌起,就一直深爱着它。它对我的深远影响无法形容。首先,它让我发现了佛教和禅宗的存在。但它也让我发现了一种诗歌创作的方式一一形象如何承载意义,平行结构的句子如何唤起强大的乐感和深入的理解。”解读诗歌时,胡弦贯通中外经典,《诗经》里的《关雎》《硕鼠》《黍离》、姜夔《扬州慢》、薛涛《池上双鸟》、赫尔曼·黑塞《花枝》、波德莱尔《感应》、勃莱《潜鸟的鸣叫》等,解析诗人如何借物抒情,让“物”成为自我情感的分身,帮听众掌握诗歌“托物言志”的创作与赏析逻辑。

由湖北省图书馆主办,汉梦清音读书会、珞珈国学社协办的“沙湖书会·一起读诗”活动中,胡弦与50余位诗歌爱好者共读。他分享了自己的作品《猜中一棵树》《运河博物馆的陶罐》等的创作心路和美学思考,共同探讨AI时代诗人创作的方法,对部分原创诗歌作品作出专业点评,细致解答了诗友们在诗歌创作中的困难和疑问。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