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宇(1907-1942),山西省忻县人。1928年,张衡宇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他在进步教授和同学的影响下,认真阅读和研究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的著作,系统钻研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1931年,他到河北省大名七师教书,后调到太原第一中学任教。1933年,张衡宇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经常参加在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工作,他不幸被捕入狱。
1937年,张衡宇被释放出狱。出狱后,他立即被组织安排到中共北方局军委工作。10月份,党派他到晋西南第六专署任秘书主任。1939年反顽斗争中,他带领一些干部到了晋东南。他的一个同学问他:“衡宇,你家有那么大的产业还要出来闹革命?”张衡宇听后认真地说:“如靠财产的话,我就不闹革命了,靠财产也闹不成革命,只有拿起枪杆子,搞武装革命斗争,才能夺取政权。”他的一席话说得那个同学连连点头。1940年,张衡宇调到北方局党校任中国历史教员。
1941年,北方局政权部成立,张衡宇兼任秘书,在杨尚昆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经常将研究成果撰文发表于《党的生活》和《新华日报》上,对太行区政权工作有卓著的贡献。同年秋,北方局调查研究室成立,张衡宇任研究室秘书。他多次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并将调查研究成果发表于《调查研究》专刊上。张衡宇生活简朴,工作任劳任怨,对同志和蔼可亲,从不搞什么特殊。他和杨献珍、岳一峰被称为“北方三君子”。
1942年,日寇大举“扫荡”太行山区。张衡宇带领同志们辗转于辽县一带。在一次转移途中,得知北方局一勤务员因负重伤没转移出来,他说:“我们一定要把这位同志找到让他跟我们一起走。”说完不顾一切,绕回十几里的原地找到受伤的勤务员,背着他转移出去。天亮后,张衡宇安排同志们隐蔽起来,刚安顿下来,就被路过的日军发现。为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张衡宇毅然向敌人开枪射击,经过一阵激烈的战斗后,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35岁。(阳双承)
(摘自《邯郸抗战英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