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阳抗战记忆⑧丨林南战役:烽火记忆中的太行抗战丰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0:1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编者按

铭记不仅为了回望,更为了照亮前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太行山脊的弹痕、洹河两岸的回响,仍在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从屈辱到挺立的壮烈征程。8月6日起,《安阳日报》与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联合推出“山河壮歌——安阳抗战记忆”系列报道,回望那段历史,为英雄立传,为山河留证,为未来铸魂。

当地干部群众在林南战役指挥部旧址追寻历史印记(资料图)

山河壮歌——安阳抗战记忆⑧

林南战役:烽火记忆中的太行抗战丰碑

安阳融媒记者 牛思明 梁亚杰

在林州市黄华镇桑园村,一座砖砌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这里曾是林南战役指挥部所在地。其原址是村中大地主莫章栓的大宅院,斑驳的砖墙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战役指挥者们在此运筹帷幄的情景。

林南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在晋察冀军区警备旅的配合下,对日军和叛国投敌的伪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勋、孙殿英部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被《新华日报》太行版《评八路军豫北大捷》一文评为“太行山上3年来继百团大战之后最大的一役”。

1943年7月,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暂编第七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刘月亭率2万伪军,联合日军第三十五师团3个大队,侵占林县城及周边地区,企图消灭豫北新区的八路军,摧毁抗日政权。为巩固根据地,八路军一二九师决定发动林南战役,由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李雪峰指挥,集中15个团兵力,分东、西两集团作战。8月18日零时,八路军突袭林县城及外围据点。第三团10分钟内登城,夺取南门、东门;第二十团等部队攻占西门、北门,迅速合围城内伪军。敌人疯狂反扑,第三团南城门一度失守,团政委崔建功带伤组织反击,战士浴血奋战夺回阵地。至12时,除刘月亭逃脱外,伪军参谋长何光第以下全部被歼。八路军乘胜进攻曲山、河街、姚村等地,19日全歼伪独立旅。林县县大队配合主力作战,炸毁敌炮楼,迫使伪军投降。8月20日起,八路军转入第二阶段作战,东集团收复东姚集,攻占李家厂,横扫鹤壁集、西鹿楼以西地区,西集团收复合涧、原康,攻克东、西平罗。至8月26日,林南战役胜利结束,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20门、轻机枪83挺、步枪3118支,击落日机1架,攻克与收复据点80余处,解放人口40余万,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何辉介绍:“林南战役给予林县南部、辉县北部的敌人毁灭性的打击,巩固了刚刚创建的林(南)县、汤阴、汲县、淇县、辉县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继续向南发展打开了局面。”

为了将豫北新收复区创建成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43年7月27日,晋冀豫区党委发出《关于开辟豫北工作的指示》,指出“把豫北创建成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豫北当前的基本任务”。何辉指出,在林南战役后,以林南为中心的豫北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共产党、八路军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

林南战役遗址是以原林县城、城郊、城关、陵旭等乡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广大地区的抗日战争战场遗址,占地面积达2046平方公里。虽然原林县城面貌已发生极大改变,但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却愈发凸显。

从曾经的战火纷飞到如今的繁荣发展,林南战役遗址见证了林州市的沧桑巨变。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伟大抗战精神的象征。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下,林州人民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逐步形成了工业、建筑业、文化旅游业并举共进的产业体系,实现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一次次飞跃。

巍巍太行,见证了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红旗渠畔,传颂着林州儿女的奋斗凯歌。从林南战役的烽火岁月到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传承,这片红色热土上始终激荡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