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域协作 产业焕新丨破壁青年!看这个园区如何用十年打破区域结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7:40:00    

掌上春城讯十年磨一剑,跨域谱新篇。自 2009 年 6 月 19 日起,昆明东川区与寻甸县本着“跳出东川、发展东川”的工作思路,不断整合两地资源,踏上共建天生桥园区的实践征程,一场打破区域结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探索由此展开。十年间,两县区携手共进,在这片规划面积不断优化的土地上,让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规划先行,锚定发展方向

在园区发展的历程中,规划始终是引领前行的关键。随着共建的深入推进,双方对产业合作和资源共享有了更高要求。2022 年 10 月 10 日,两县区秉持 “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着眼未来” 原则,在省级园区优化提升后,确定天生桥园区规划面积为 3.3874 平方公里。其中东川天生桥片区规划面积 1.56 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 1.42 平方公里,工业用地 1926 亩,目前已用地 1076 亩,可用地 850 亩。

在产业定位上,天生桥片区聚焦 “城市矿产” 为主的循环经济,同时配套发展建材产业、轻工产业、机电装备制造等。建材领域着重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等水泥基材料,并协同推进新型防水材料等产品;在循环经济方面,实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车等回收利用产业化,加强电池等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产业定位,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同破局,攻克发展难题

尽管园区在经济发展、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素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困难也逐渐凸显。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的困境,东川和寻甸两县区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 “跨区域协同发展” 决策部署,在天生桥园区建立 “信息互通、问题共商、责任共担” 协作机制,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联席会议、联合调研、清单化管理等方式,梳理出共性难题 12 项、个性问题 23 条,精准施策破解发展瓶颈。

在土地保障方面,两县区积极联动,先后取得 4 个批次报件批复,总面积 1164 亩。东川区制定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方案,推动 17 家企业、21 个地块、437 亩土地完成供应并办理土地证,剩余 25 家企业 727 亩土地也已构建供地机制,计划 2025 年全面完成供应。

企业融资上,加强政银企合作,创新融资模式,2025 年一季度实现 8748.7 万元融资贷款。项目环评时,东川园区成立帮扶小组提前介入,已帮助三十多家企业办理环评批复。项目建设中,将已建项目纳入化遗方案,保障项目合规;基础设施建设也成果显著,完成供水、污水处理、供电、燃气等工程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成长,见证协作成果

在两县区的协同努力下,园区企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天生桥园区共引进企业 76 家,实际经营 48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 户。2024 年,规上工业产值达 13.42 亿元,同比增长 18.8%。滇渝、铂生、华再新源、东欣、展鹏等企业产值均超亿元,成为园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以云南华再新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 2010 年,在园区购地新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置项目,现拥有 5 条处理线,年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120 万台。其土地购买问题在两县区协作下得以顺利解决,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企业也计划继续深耕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领域,加强产业链布局。同样,云南荣耀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昆明铂生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土地供应等方面得到支持,实现稳步发展。

深化协作,展望未来蓝图

未来,东川和寻甸两县区将继续深化跨区域协作,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招商协同上,建立产业链图谱和重点项目合作制,落实 “飞地经济” 分成制度,实现产业互补;部门联动方面,加快规划数据合并、土地供应和化遗推进,加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落实联席机制,明确两县区园区管委会负责制,成立服务专班,实施周三入企服务制,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从一纸规划到产业集聚,从困难重重到蓬勃发展,天生桥园区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东川与寻甸跨区域协作的生动写照。未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在跨域协作中持续焕发新的光彩,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掌上春城记者:王琳

海报:常悦

责编:莫开井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