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造具有长春特色的公共艺术,“新民向新”长春新民大街艺术装置作品征集大赛启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3:50:00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长春新民大街——这条见证半部东北现代史的百年名街,正以崭新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8月13日,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从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为进一步激活这一“没有围墙的剧场”,“新民向新”长春新民大街艺术装置作品征集大赛即日起正式启幕,向全社会发出邀请。大赛以“人民的大街”为核心理念,聚焦长春或新民大街的历史文化内涵,鼓励年轻化、艺术性、环保理念的当代表达:用艺术装置,让历史开口说话,共创共享具有长春特色的公共艺术新场景。

本次大赛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朝阳区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吉林艺术学院提供支持。

大赛不设命题,但基于城市更新与文化再生产理论,大赛设定四个核心价值维度,包括历史·人民性,把“被书写的历史”变成“可触摸的日常”;青年·创造性,用“新媒介”语言,让青年与90年前的街景对话;艺术·公共性,作品从“观赏客体”到“社交媒介”的价值重构;环保·未来性,从材料到结构,从运输到拆除,全生命周期零负担。国内外艺术设计机构、高校师生、独立设计师及艺术爱好者均可组队或个人参赛。

参赛作品分为已有艺术装置实物和艺术装置策划理念两大类,要求2023年1月1日后完成且可整体或模块式运输至长春的原创装置,尚未落地、但具备可实施性的概念方案。

参赛作品要求突出原创性、在地性、互动性、传播性、安全性和可达性和可持续性。参赛作品须为原创、未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紧扣新民大街历史背景与长春城市文化特色,装置材质、风格需与街区风貌协调;装置应积极吸引参观者,鼓励他们互动、探索和参与,考虑纳入交互式表面、沉浸式技术或邀请协作和对话的参与性元素等表达;作品须具备话题性与视觉冲击力,便于公众体验与社交媒体传播;确保设计优先考虑所有游客的安全,考虑普遍的可访问性,为所有年龄、能力和背景的人提供参与的平等机会;将可持续设计原则融入安装中,考虑可再生能源、负责任的材料选择和低影响的施工方法,以尽量减少安装的环境足迹。

艺术装置备选区域分布在新民广场公交站区域、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区域、白求恩医学纪念馆区域、中共吉林省委老干部局区域、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部南侧区域、长春德苑门前北侧区域、吉林大学药学院区域、新民广场界碑区域。

作品评审将由历史文化专家、建筑规划师、艺术评论家组成评审团,从主题契合度、创意性、可行性等维度评选出入围作品。获奖方案将优先在新民大街指定区域进行阶段性落地展示,接受市民与游客体验反馈。大赛即日起开始征集,截止时间为8月29日24:00(通道关闭,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比赛设置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青年新势力奖5名和优秀组织奖(高校/机构)。获奖方案由主办方提供制作赞助,艺术家负责指导落地,包括提供施工图纸、关键节点现场技术支持及配合验收。双方签订正式协议,明确材料标准、劳务补贴、署名权及知识产权归属,确保作品符合大赛核心要求。

参赛单位和个人可登录“长春文旅集团”微信公众号查询具体大赛信息,投稿邮箱xinminxiangxin@163.com,联系电话16721711999。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