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遭遇水毁的襄阳埠口水文站,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今年汛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 晏志伟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艾红霞、通讯员邬智慧)5月1日,我省将正式进入汛期。记者从省水文水资源中心了解到,全省1895处水文测站全部完成汛前备战,全省各类站网功能正常,各种工作系统运行正常,全面构建起水旱灾害防御的智能感知网络。
位于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埠口村的埠口水文站,是唐河从河南进入湖北的第一站,去年7月遭遇洪水受损的站房已修葺一新。“所有的仪器设备均已修复,能够自动采集水文信息,今年汛期均可发挥预报预警作用。”襄阳市水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7月中旬,襄阳市清河、唐河流域发生1975年以来最大洪水,石桥、吕镇、竹林桥、埠口等站站房进水,护坡塌陷、观测路受损、自记设施被毁,襄阳水文局共投入30余万元对水毁设施进行修复,确保水文监测信息准确、完整,自动测报系统运行正常。
据介绍,全省今年累计投入674万元专项经费,完成357处水文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其中219万元专项用于103处水毁工程修复。同步更新维护仪器设备1700余套,完成406台次设备精准校测,实施16.2公里重点河段地形测绘,构建起立体化监测硬件体系。
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耳目尖兵”。汛前,全省各单位扎实开展水文测报专项技术培训和水文测报应急演练工作,充分应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新仪器新设备开展应急演练。据介绍,全省共举行应急监测演练43次,284人参加应急监测演练,应急响应速度及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我省还构建跨区域水情共享机制,今年,省水文水资源中心与长江委及周边省份开展相关水文数据共享服务,全方位把握上下游实时水情,更好地服务今年防汛决策和流域水资源精准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