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原铁路父女的节日坚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6:02:0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马正俊 逯明

5月2日晚10时,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西宁线路车间的汽车驾驶员解同贵正手握方向盘,在夜色中护送女儿驻站防护员解成欣奔赴西宁货站运转室。凌晨1时的站场旁,他远远亮起的车灯化作无声的守候,等待女儿结束工作。这对铁路父女,正用11公里的通勤路,编织着属于铁路人的节日坚守。

今年58岁的解同贵已经工作36年,早已把高原铁路沿线的每一道弯、每一处桥隧刻进肌肉记忆。

从线路工到桥隧工,从道口看守员到汽车驾驶员,他驾驶的工程车累计行驶里程超百万公里,却始终保持着"零事故、零违章"的纪录。

“越是节假日,越要把工友们安全送到作业地点。”这个五一,他连续第4年主动请缨值守,车厢里永远备着红景天口服液和应急维修工具箱。

艰苦的工作环境不仅没有让解成欣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父亲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得像他一样好。”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解成欣毅然选择了铁路相关专业,并在毕业后通过社会招聘进入铁路工务,成为一名驻站防护员。对于女儿选择这份日夜颠倒又任务繁重的工作,解同贵并没有为她担心。

“铁路能锻炼人,我也相信我的女儿能做好这份工作。”解同贵说。

深夜10时的通勤路上,父女俩的对话总在重复着相似的场景:父亲反复检查女儿的安全带是否系紧,女儿总是提醒父亲要记得拿保温杯按时喝水。

“小时候总觉得爸爸是个‘不回家的人’,现在才懂,我们的‘不回家’是为了更多人平安回家。”解成欣说。

解成欣望着后视镜里父亲鬓角的白发,想起自己第一天担任防护员时,父亲将自己年轻时手绘的《防护员作业流程图》,送给自己,泛黄纸页上不光有密密麻麻的批注,还有父亲用钢笔写的寄语:“把每次防护都当作第一次,就像爸爸每次开车都像第一次握方向盘。”

解成欣将它折叠整齐后放在防护服的兜里,此刻都化作防护服里暖贴的温度。

“3道K569次列车接近,3道无作业,邻线停止作业!”深夜11点20分,解成欣清脆的指令声在西宁货站运转室回荡。作为车间最年轻的驻站防护员,她需要同时监控2个作业点的实时动态,每3分钟就要与现场防护员确认位置信息。

“天窗点内必须全神贯注,连喝水都要掐着表。”这个脸上略带稚嫩姑娘需要在列车运行图上编织安全网,任何几秒的误差都可能关乎生命。

两年间,她将《技规》《安规》翻得卷边,防护记录本上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上千次标准化联控。

凌晨2时,夜幕深沉,万籁俱寂,解同贵结束接送职工的任务后,又匆匆赶往女儿的驻站点。

远远地,他打开车灯,静静等待女儿下班,父女俩的影子在月光下拉长交会,防护服荧光条与工程车大灯交相辉映,如同高原铁路线上跳动的平安音符。

“以前女儿上幼儿园时爷爷奶奶接送她,现在我每天看着她下班,心里就踏实,这也是一种幸福。”解同贵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