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林查理:守护南京安全区的“鼓岭之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2:15:00    

在福建播下希望种子,在南京筑起人道防线

林查理:守护南京安全区的“鼓岭之友”

金陵大学首届农业工程专业师生合影(前排中为林查理)。

《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电影里的南京安全区成为黑暗中的亮光,也是林毓秀逃出生天的地方。南京沦陷时的安全区由国际委员会管理,主席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而“鼓岭之友”林查理(Charles?H.Riggs),是参与安全区筹建的核心成员之一。

在华工作36年,林查理从福建乡野到金陵课堂,从安全区栅栏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展现了一位学者在战火中的责任与担当。

林查理。

福建山谷“洋农夫”:播下希望的农业先驱

林查理1892年出生于土耳其的一个传教士家庭,青少年时期在美国俄亥俄州度过。1916年,林查理和妻子格蕾丝·埃德娜·弗雷德里克(Grace Edna Frederick)受美部会派遣来华工作,开启了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初抵中国,林查理夫妇在南京的语言学校度过了一年。1917年,他们先来到福州,再沿闽江逆流北上,扎根于福建西北部的山城邵武。夏季时,他们在鼓岭宜夏古街一栋编号为“254号”的石屋度假。

彼时的邵武交通闭塞,农业技术落后,农民仍沿用原始耕作方式,收成不稳,生计艰难。

林查理发挥他的农业专长,与福益华合作建立了实验农场,并进行一系列育种、灌溉、农业工具改进的实验。他曾像农民一样在邵武从事提高水稻及小麦的产量、改进林业和磨坊工业等方面的工作。在他看来,与淳朴的中国农民一起在田间劳作是一件愉快的事。

1932年,林查理受聘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担任农业工程学教授,创办了农业工程系,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教授初等农业机械学、水力学、机械设计、纺织原理等课程,结合自身在邵武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培养了一批农业工程人才,如戈瑞堂、汪荫德、李长磊等。这些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林查理还改进美国农业设备以适应中国农村的经济条件,设计了铁辕畜力步犁、脱谷机等机械,并参与单缸柴油机的研发。这些技术创新也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林查理的后人(左)捐赠采玉勋章。

南京安全区“守门人”:巡逻守护金陵大学校园

1937年是林查理到南京的第六年。这一年,南京失守。面对日军的暴行,包括林查理在内的20余位西方人士选择留下,共同筹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后改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划定包括金陵大学在内的3.86平方公里区域作为安全区,为难民提供庇护。

林查理担任安全区委员兼住房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安置难民。他将自己的住处(汉口路23号)辟为收容所,亲自巡逻金陵大学校园,驱逐入侵的日军士兵,并组织粮食和燃料运输,确保安全区的基本运转。据他写给妻子的信中记载,他在短短一周内安置了10多万难民,展现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人道主义情怀。

南京大屠杀期间,林查理的行动充满了勇气与悲悯。1937年12月16日,日军在安全区搜捕所谓的中国士兵,林查理整个上午站在司法院门口,试图与日军交涉,阻止平民被抓走屠杀。他3次遭到日军军官的刺刀威胁,甚至被拳头击中胸部,但依然坚持守护难民。据《金陵大学档案》记载,他“虽被敌人殴打凌辱,无所屈服”。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夏鸣曾说,林查理和另外两名西方男子每天晚上住在金陵女子大学,守护金陵女子大学安全区的安全,因为当时里面全是妇女和儿童。

发生在林查理身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找到文字记载。

“他还负责为安全区的粥场提供煤炭。西方人士定期向日本大使馆反映侵华日军的罪行,其中很多都是查尔斯·里格斯(林查理)签名的,而这些资料后来在东京审判中成为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杨夏鸣说。

林查理目睹了南京成百上千的士兵和平民被日军捆绑带走。林查理最终因无力阻止大屠杀痛哭而返,他的日记和书信记录了这些悲惨场景。陆素平在《他们在南京:美英国民目睹的南京大屠杀》中详细记载了林查理的这段经历。

林查理1938年1月15日写给妻子的信中,记载了他在南京的见闻和感受,其中多次记录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12月13日,日本兵打了过来,就像是打开了地狱之门。日本兵杀死了所有的俘虏,通常是把五六个人绑在一起,再用枪射击或者用刺刀刺。”

1939年,林查理短暂前往美国与家人团聚。在美国待了约3个月后,他和妻子返回中国西部,当时金陵大学的成都校区已经迁至此地。

东京审判的证人:为历史与正义发声

战后,林查理先后出席东京审判和南京审判,为历史与正义发声。

1946年5月的东京审判,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作为控方证人出庭,为南京大屠杀的许多细节提供证言,并驳斥辩护方律师对控方证据的故意歪曲和攻击。据《抗战期间的金陵大学》记载,东京审判时,林查理作为控方证人出席,向法庭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言。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记载,南京审判时,史迈士与林查理各提供3件案例,费吴生提供22件案例,作为谷寿夫的罪证。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的证言揭露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包括屠杀、抢掠等,驳斥了辩护方律师对证据的歪曲和攻击。这些证言为法庭最终判定谷寿夫等战犯的罪行提供了关键支持,也让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得以在国际舞台上被揭露。

林查理等人的英勇事迹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表彰。1948年元旦,南京国民政府授予林查理、史迈士、贝德士等3人绶景星勋章,以表彰他们在南京沦陷期间“不避艰险,留居南京,举办难民安全区,救护难民,厥绩至伟”。而早在1938年8月,中国政府向包括林查理在内的22位安全区委员会成员颁发采玉勋章,表彰他们为保护南京难民作出的贡献。

2024年,林查理的后人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编号“125”的采玉勋章。一起捐赠的,还有林查理当年随身携带的船用罗盘、一组胶片底片以及他写给妻子的信。

林查理在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所从事的工作,还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侵华日军屠杀、强奸和抢劫等一系列暴行,以及侵华日军暴行之下的难民生活,又一次佐证了震惊中外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

鼓岭宜夏古街编号“254号”的石屋旁,青苔覆盖的石阶沉默地见证了往昔。林查理的故事,不只是一名传教士的履历,而是人道主义史上的一抹亮光。(记者 王光慧 图片均为资料图)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