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黄杨钿甜父亲被查:公众仇腐不仇富丨中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1:45:00    

评论员 邱延波

黄杨钿甜的父亲被立案调查了。这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

5月22日,官方通报黄杨钿甜事件,其父亲杨某被四川省雅安市监察机关立案调查,涉嫌公职期间违规经商办企业和隐瞒违法生育二孩。

这场从“天价耳环”到立案调查的风波,表面看是娱乐圈炫富的八卦,实则触碰了公众对权力腐败和财富不公的敏感神经。网友的质疑不是针对财富本身,而是对“权钱交易”“财富来路不明”的深层担忧。

一、耳环点燃的“仇腐”火苗

黄杨钿甜家庭的奢华生活与其父亲的公职背景形成反差,公众怀疑其财富来源是否不公,而非“仇富”。对合理合法的财富,公众不会仇恨,相反,自古至今,中国一直都在提倡勤劳致富等美好品质。公众仇的不是富,而是腐。

黄杨钿甜父亲杨某曾在2011年至2017年担任雅安市城管局和投资促进局公职人员,母亲佩戴数十万卡地亚首饰,其家中专门的首饰柜里摆放着各种奢华首饰,仅那个“点火”的首饰成套卖要2000多万。而且,根据黄杨钿甜社交平台所晒的照片,其家庭拥有深圳拥有价值上亿元的豪宅。 普通人眼里,公务员的工资撑不起豪宅和奢侈品,而黄杨钿甜作为童星,片酬也难以解释如此奢侈的消费水平。

更引人注目的是,杨某名下公司“深圳市水瓷慕美妆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且在事件发酵后连夜变更法人,引发“紧急切割”猜疑。

杨某的公职经历,难免让人对权力与财富的关联性产生联想。

正如一句网络热评,“没人仇富,但大家都仇不公”,公众针对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对“权钱勾兑”的天然警惕。

二、公众最关注的是巨额财产是否合法

网友的质疑聚焦于杨某家庭财富的合法性及“期权式腐败”的可能性,反映了公众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而非对富人的敌意。

网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财富来源不明。耳环、豪宅、公司资产等远超普通公务员家庭的消费能力,令人怀疑是否存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二是“期权式腐败”的猜疑。杨某在投资促进局负责招商引资,掌握资源分配权,2017年辞职后迅速接手家族企业,持股80%,并积累巨额财富,时间线高度吻合“权力变现”的特征。三是家族关系网的隐秘性。网友发现杨某曾通过小舅子代持娱乐公司股权,辞职后接任法人,这种操作被认为可能是“期权式腐败”的典型手法。

公众的质疑不是“仇富”心理作祟,而是对腐败的天然反感。公众对不合理财富的进行合理怀疑具有天然正当性。

更令人生疑的是“期权式腐败”的可能性:杨某在公职期间可能通过招商引资为企业谋利,辞职后以商业回报的形式兑现“回报”,就像商业中的“期权交易”。

公众的愤怒不是针对黄杨钿甜的耳环,而是对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链条的追问。

(图源:黄杨钿甜微博)

三、仇腐不仇富,真相定乾坤

黄杨钿甜父亲被立案调查,这说明目前的社会环境既容忍网友的合理怀疑,也肯定网友的合法监督,官方介入调查就是对网友质疑的及时回应。

官方的回应展现了对公众监督的重视,澄清部分谣言,避免了事件进一步失控。期待后续的调查结果能回应公众最关心的“财富来源不明”和“期权式腐败”问题。比如,杨某通过小舅子代持公司股权、辞职后迅速致富的行为,是否涉及公职期间的权力寻租?只有直面核心问题,公开财富来源和调查细节,才能真正服众。

杨某在公职期间违规经商办企业,如果在任职期间以权为自己的企业谋私,或者进行“期权式腐败”,都不能逃脱法律责任。不仅要被依法没收违规所得,涉嫌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

网友建议,杨某的商业活动跨越雅安和深圳,调查不应局限于一地。应联合深圳相关部门,核查其公司资金来源、股权代持情况及家族关系网,回应“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和“期权式腐败”的质疑。

真相是最好的辟谣,只有全面调查和公开结果,才能让公众的“仇腐”情绪转化为推动公平正义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