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A股公司ESG评级持续提升,监管趋严信披也面临新挑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6:55:00    

政策引导之下,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体系持续优化,A股公司披露ESG报告的主动性也在提高。

刚刚结束的年报季里,多家上市公司在发布业绩成绩单之际,还交出了ESG报告。公告显示,本月以来,佳电股份(000922.SZ)、嘉澳环保(603822.SH)等多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ESG报告。另据公开数据,截至目前,超2400家A股公司披露了去年的ESG报告,披露率超四成。

不仅如此,明晟公司(MSCI)的相关指标显示,近年,A股公司ESG评级持续提高。MSCI亚太区可持续与气候研究部主管王晓书对第一财经表示:“从2024年情况来看,根据MSCI亚太地区可投资市场指数,ESG评级获上调的A股公司占比约26%,创历史新高。这与监管机构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新规息息相关。”

不过,MSCI也提到,随着监管升级,上市公司面临的ESG披露压力和挑战也在相应升级。

A股公司ESG评级持续提升

今年,资本市场迎来ESG信息披露的重要转折点。3月底,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并明确提出,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该管理办法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证监会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规范ESG信息披露。

交易所层面,1月,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包括“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结合上市公司重点难点问题和现阶段实践,为上市公司提供细化工作指导。

在近期的媒体会上,MSCI亚太区可持续与气候产品顾问金书媛表示,监管引导之下,大中型企业整体的ESG披露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也符合ESG披露的国际惯例,欧洲市场上,市值、规模更大的企业往往面临更严格的ESG披露要求。”她提到。

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也明显提升。MSCI的研究显示,2020年以来,A股公司整体的ESG评级呈上升趋势,且评级上调速度远超下调速度。据披露,2024年,约26%的A股公司评级上调,集中在非必需消费品、金融和医疗保健等行业。

再从亚太地区整体情况来看,上市公司ESG评级获上调的情况也较为明显。据MSCI数据,过去五年(2020年至今),亚太地区3000多家被纳入研究范畴的上市公司中,ESG评级达AAA和AA的公司比例持续增加,而评级为CCC和B的公司占比则逐年下降。

具体指标上,MSCI亚太地区可投资市场指数显示,上述3000多家公司中,2024年评级达到AA和AAA的公司,占比约17.4%,较2020年的9.1%有显著提高;而ESG评级相对落后的公司,即评级为CCC和B的,其占比从2020年的33.2%下降至2024年的20.9%。

“ESG领导者,即评级达到AA和AAA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目前,我们看到,中国、韩国等亚太新兴市场的公司也展示出了非常强劲的评级上升动能。”王晓书称。

在评级调整方面,2024年,该指数范围中,亚太地区约18%的公司获评级上调,仅7%的公司被降级。行业方面,信息技术、工业以及金融行业的亚太区公司,评级提升进度排名前列。

对于新兴市场企业,其ESG评级何以实现提升?王晓书认为,这缘于ESG披露规则持续完善,以及企业对可持续发展风险和机遇的认识不断增加。

不过,她也提到,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亚太地区上市公司中的ESG领导者数量仍然较少,去年仅17.4%的亚太公司被评为AA或者AAA,而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的成份股则有26.3%的公司达到上述评级。

央国企面临更大的ESG披露压力

进一步来看,A股公司披露ESG信息的必要性如何体现?

有观点认为,上市公司积极履行ESG,表明企业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也向投资者传递了企业业绩良好等信号。

在金书媛看来,上市公司的ESG相关指标表现,将通过传导机制对公司财务表现、长期盈利能力等产生影响。

“良好的ESG披露质量,有望助力公司达成短期盈利跟长期可持续的平衡,还会对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有更好支撑。”她提到。

那么,A股公司在ESG实践方面还面临哪些难点、痛点?

金书媛表示,近年,财政部、证监会及三大交易所均就企业ESG披露进行表态,或出台相关政策。从全球角度观察,中国的ESG监管方向和节奏与国际领先市场保持一致。

但她也关注到,在持续趋严的监管披露要求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相应升级。

具体而言,这种挑战体现在:企业需厘清新的ESG披露要求,例如相关数据的收集流程、如何提升数据的整体披露质量等。投资者也会对上市企业提出更高的披露要求。此外,金融机构在发行和推广ESG产品时,还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从主体来看,金书媛认为,央国企A股公司面临的ESG披露压力较大,但这类企业若完成高质量的信披,将起到带头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走向加强ESG信披之路。

从ESG投资来看,当前,国际和国内的ESG投资呈现出多主体特征,主要投资方包括主权基金、养老及社保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及其资管公司等机构。

当前和下一阶段,应如何进一步推动ESG投资的发展?在金书媛看来,主权基金、险资等应更大力度发挥作用。

她具体谈到,主权基金是ESG投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中,主权基金是最重要的资产所有者之一。这类资金对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偏好,将推动金融机构构建起自己的投研和产品体系等。

险资也是ESG投资的主力之一。近年来,部分险企逐渐加码绿色投资,将ESG因素融入投资管理实践。

在金书媛看来,保险企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较高,在承保端,气候变化对其业务有直接影响。因此,她建议,大型保险集团可从更长期的角度去考量自己在投资端、承保端上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