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浪县:羊产业奏响乡村振兴“牧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7:26:00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近年来,古浪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相关指示精神,立足传统养殖优势,以“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为思路,在羊产业领域精准发力,实现“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愿景。

  9月8日,“祁连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采访团走进古浪县,实地探寻当地羊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

  这片土地上,羊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古浪县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分年度精心制定奖补方案。近三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3.3亿元,今年预计落实1.6亿元,落实基础设施配套资金4365万元。

  在政策的强力吸引下,专业合作社和广大群众踊跃参与,为羊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同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古浪县羊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引建10家肉羊产业龙头企业,培育719家专业化养殖合作社,建成15个万只羊场、544个千只羊场,发展肉羊产业主体2.3万户,肉羊饲养量高达890万只。通过实施6个重点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进程。

  数据显示,2024年,羊产业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5%,全县羊存栏360万只、出栏530万只,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羊产业产值达到108亿元、增长35%,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秉持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古浪县在羊产业深加工领域持续发力。引进培育5家肉羊屠宰加工企业,配套建设93座保鲜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库容达18.84万吨,年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只,2024年已完成屠宰118万只。

  值得一提的是,古浪县积极开发高端冷鲜羊肉等精深加工产品,探索“三统一”运营模式,2024年肉羊及肉产品销售收入达36亿元,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向全产业链发展的华丽转身。

  与此同时,构建“种植+养殖+粪污+有机肥”的循环体系,古浪县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扶持发展680户青贮饲料企业(合作社)及大户,带动种植饲草55万亩,饲料生产线年产量达200万吨,秸秆利用率达91.79%。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化粪池35.4万平方米、堆粪场12.86万平方米,7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年产量30万吨以上,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抢抓政策机遇,建成18家种羊繁育基地和扩繁场,基础母羊存栏量达80万只,年繁育羔羊120万只。羊如祥入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产业向自繁自育转变。

  同时,从国外引进1325只优质种羊,开展杂交改良,年改良肉羊50万只,良种化率达90%以上。聘请9名国内知名专家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为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实施品牌战略,古浪县不断提升羊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认证“三品一标”及“甘味”肉羊品牌34个,注册产品商标21个。

  古浪羊羔肉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荣获多项奖项,多项指标优于国标,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今年,古浪县开展“无抗”养殖试点,首批10000只羊采用新模式,为全县肉羊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在销售渠道上,线上开发八步沙肉羊智慧交易系统,线下交易市场稳定供应多地,全县肉羊日均交易量1.5万只,年交易额8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集散、交易和价格形成中心。

  全面推行动物防疫标准化建设和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古浪县建立了三级疫病防控队伍,设立23个检疫报检点,聘用355名防疫员,免疫密度达100%。

  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近三年累计承保肉羊465万只,理赔7259万元,受益2586户,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安全防线。

  同时,建立病死畜禽回收和无害化处理补贴机制,2024年落实补贴资金135万元,处理病死动物6.9万头(羽、只),全县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左右。组建肉羊产业协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未来,古浪县将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实施羊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力争2025年底,全县羊存栏量达到380万只以上,出栏量达到560万只以上,羊产业产值达到115亿元以上。加快创建“无抗”养殖小区,在黄花滩等乡镇率先建成3家以上,力争“无抗”羊达5万只以上。构建现代营销模式,深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强化技术服务,健全完善技术人员包乡、包养殖场(户)制度,推动全县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羊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奏响更加激昂的乡村振兴“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