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把紧研学游的安全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06:39:00    

近日,云南大理苍山研学活动中一名自闭症男童走失,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也再次将研学行业的安全隐患与责任缺失推至公众视野。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美好愿景屡屡撞上安全漏洞,研学游的初心与底线该如何坚守?

研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让课堂走出围墙,让知识在现实中延伸。但当商业利益凌驾于教育本质之上,研学游沦为仓促的流程式、快餐化打卡,安全成了最先被牺牲的环节。有些机构的带队老师连基础急救知识都一知半解,却敢带领孩子深入山野;有些户外项目打着“自然教育”旗号,压缩成本砍掉专业安全员配置,所谓的安全预案不过是应付检查的摆设,这无疑将缺乏风险辨识能力的孩子推向危险边缘。

安全是研学游的生命线。专业的团队、周密的风险评估、可靠的定位设备、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这些保障措施应如空气般渗透行程每一环。针对特殊需求儿童,需配备具备专业资质的陪护人员,定制个性化保障方案与适配路线;参观生产企业、涉水登山等项目,必须严格限定师生配比,配齐防护装备与急救物资,让安全防护无死角。

筑牢安全防线,更需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建立公开透明的安全信用评价平台,强化过程监管与动态抽查,对安全设施、人员资质进行实质性核查。对漠视安全者必须零容忍:提高违法成本,对酿成事故的责任方实施顶格处罚、行业禁入,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让“安全第一”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家长与学校在选择研学产品时,更要将安全资质、过往记录和应急预案完备性作为首要考量,拒绝“低价陷阱”与“资质模糊”的项目。

更深一层看,安全教育本身就是最好的研学教材,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研学应将安全意识培养与知识探索深度融合:在生产车间学习识别安全警示标识,在野外徒步实践避险技巧,在应急演练中掌握自救互救方法……只有让孩子在实践中习得守护安全的能力,才能彰显研学游不可替代的价值。

安全与探索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应将每一次研学游都设计为可管理、可教育、可控制的成长挑战。只有编织好由制度、责任和专业合力拧成的安全绳,研学游才能真正承载起家长的安心、社会的放心与教育的良心,行稳致远。(作者:李 苑 来源:经济日报)